鸡常见病毒性疾病鸡马立克氏病介绍
作者:搜牧通 来源:搜牧通原创 时间:2016-05-27 14:52:49 点击: 19824次
招商、招商、招商禽病网、华夏维康线下服务站全国招商中,养鸡场、合作社、兽医专家、经销商均可以报名加盟。报名电话:15866720118
同时线下区域经理招聘中~~~~~
联系方式同上。
为确保信息的准确率以及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想为禽病网提供行情参考报价的用户,请加微信参与报价:15866720118(电话同步)。
声明:鸡蛋价格行情参考只能查看当天行情。如想查看当天以外(其他时间)行情,请与本网站客服联系。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场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以侵害外周神经、各内脏器官、虹膜和皮肤,引起上述器官、组织产生肿瘤为特征。疱疹病毒病毒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典型的痘斑,卵黄囊接种较好。能在鸡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产生痘斑。 一、病原 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的,B亚群病毒,具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30~170毫微米,该病毒在鸡组织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没有发育成熟的无囊膜的细胞结合毒,称为不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白细胞及脏器内肿瘤细胞中,该病毒仅有一层核衣壳,病鸡死后随着细胞的崩解很快失去感染性;另一种是在羽毛囊上皮中的有囊膜的病毒,一称为完全病毒,可脱离细胞而存活,而且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一年后仍有感染力,在传播鸡马立克氏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马立克氏病病毒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肾细胞上生长繁殖;该病毒接种于4日龄璃胚的卵黄囊内,接种后12~15日检查可发现在鸡胚的绒毛尿囊上有小点或直径1~2毫米的白色斑点病灶。病毒接种于刚出壳的雏鸡,3~6周后,在其内脏器官产生肉眼可见的组织病变。 自感染鸡的羽毛囊浸出的病毒在- 65℃可保存210天,37℃保存18小时,56℃保存30分钟,60℃保存10分钟全部死亡。在自然条件下,从羽毛囊上皮排出的病毒,因其外部有保护性物质。可在较长时期内存。病鸡粪便和垫草中的病毒可保存16周,在干燥羽毛中室温下保存8个月仍有传染性。病毒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该病毒感染可抑制鸡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表现为鸡对疫苗接种不见明显效果或完全失效,其原因是巨噬细胞功能受到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所以在鸡场必须对该瘸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免疫荧光和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可将马立克氏病毒分为三个血清型,即I型、Ⅱ型和Ⅲ型。其中,只有血清学Ⅰ型与毒力或致癌性有关。 二、流行病学 鸡是马立克氏病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马立克氏病,鹌鹑、火鸡和山鸡也可感染,但无临床症状。感染程度与鸡的年龄、品种、环境和毒株毒力等有关。1日龄鸡易感,发病大多在2~5月龄,也有报道第三周就发病的。病鸡和带毒鸡是马立克氏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附着在鸡羽毛的根部或随皮屑排出,可污染垫料、尘埃等而长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鸡韵品种、病毒毒力、感染时间和饲养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发病率25%~60%。死亡率因现在都进行了免疫接种,一般小于5%。 三、症状 鸡马立克氏病的潜伏期约3~4周,但有较大的变动范围。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四个类型,即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混合发生。 1.神经型 此型发现得早,故称为古典型。其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被病毒侵害,不同部位的神经受害时表现的症状不相同。当坐骨神经受侵害时,病鸡表现为一条腿或者两条腿麻痹,步态失调,常表现为一条腿前伸,另一条腿后伸,形成特征性的“劈叉”姿势,有时两腿完全麻痹,病鸡完全瘫痪;当臂神经受侵害时,病鸡表现为一侧或者两侧翅膀麻痹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引起低头、扭头或歪头现象;颈部迷走神经受害时,引起嗉囊膨大,松弛及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害时常表现为拉稀症状。此型病程一般较长,病鸡行动、采食困难,因饥饿、饮水不足而消瘦、脱水,后衰竭死亡。 2.内脏型 此型相对而言要比神经型病程短,故称为急性型。病鸡初期无明显症状,后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逐渐消瘦,鸡冠和肉髯萎缩,颜色变淡,常突然死亡,多见于50~80日龄的鸡,死亡率30%~80%。 3.眼型 单眼或双眼发病。表现为虹膜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正常虹膜呈橘黄色,虹膜中央为黑色的瞳孔),称为“鱼眼”、“白眼病”、“灰眼”,瞳孔逐渐缩小,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严重时瞳孔仅有粟粒大,病眼逐渐失去对光线强弱的适应能力,后病眼视力丧失,双眼失明的病鸡死亡较快,单侧眼睛发病的病程较长。 4.皮肤型 此型一般无临床症状,肿瘤多发生于翅膀、颈郝、背部、尾部上方及大腿的皮肤上。表现为羽毛囊周围的皮肤增多、粗糙,使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物,约有玉米粒至蚕豆大,较硬,病程较长,后多衰竭死亡。 近年来发现,雏鸡发生的一种脑炎,被看作是鸡马立克氏病的一种病型。其特征是突然瘫痪,主要是颈部和腿,持续3天后康复,这种临床症状可出现在5周龄的鸡群中,发病率大小不等,性成熟的鸡也会偶然出现,鸡多在症状出现后数周死亡。镜检脑部有组织学病变。 四、病理剖检 1.神经型 受侵害神经的病变特征是神经肿胀变粗,比正常粗2~3倍,变成黄色或灰色,有时呈半透明的胶冻样,同一根神经上还可见到小的结节,神经粗细不均,横纹消失,对称的神经通常是一侧有病变,而另一侧正常,进行对比有助于诊断。 2.内脏型 脏器上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肿瘤可形成结节突出于脏器表面,也可能不突出脏器表面,可能是弥漫性的浸润在内脏的实质内。肿瘤多呈灰白色或黄白色,质硬,切面平整似油脂样,肿瘤多见于肝、脾、肾、腺胃、睾丸、肺、胰脏、心脏、卵巢、肌肉和皮肤等器官。其中,肝、脾、肾、卵巢及睾丸肿大明显,可增大到原来的数倍至数十倍,可使腺胃胃壁增厚2~3倍,腺胃外观肿胀、较硬,腺胃黏膜潮红,乳头变大,顶端溃烂。肌肉发生肿瘤时可见肌肉内有灰白色条纹状或结节状肿瘤。该病多使法氏囊萎缩,偶尔呈弥漫性肿大,不形成结节状肿瘤。这是该病与淋巴性白血病在剖检上的主要区别。 3.眼型和皮肤型 眼型和皮肤型的剖检病变无特征性的肉眼变化,主要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五、诊断 1.现场诊断 根据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特点、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选用病鸡羽毛根、肝、肾等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毒分离。由于鸡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细胞结合性的,所以必须用全细胞作为接种物。用腹腔接种的途径感染1日龄雏鸡,3~4周后可出现病变;通过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病毒的4日龄鸡胚,在接种后4~6天或10~11天,在绒毛尿囊膜上一般出现痘斑。 血清学检查:目前检测方法很多,如间接荧光抗体技术、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均可用于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常用的是血清琼脂扩散试验和羽囊琼脂扩散试验,具体操作方法参见篇的相关章节。但这些方法只能确定鸡只与马立克氏病病毒有无接触,不能用于个别鸡的诊断,所以这些方法适用于鸡群感染情况的监测。 鉴别诊断:马立克氏病的内脏型与淋巴性白血病均属于肿瘤性疾病,眼观变化很相似,因此应加以鉴别。二者的主要区别详见本书的附录部分。 六、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有效疫苗的研制和应用还是很成功的。通过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但疫苗接种有其局限性,必须搞好包括遗传抵抗力和生物安全在内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1.免疫接种 (1)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常用疫苗 马立克氏病毒人工致弱毒株苗:这是世界上个预防肿瘤的疫苗,由于这种疫苗必须保存在液氮(-196℃)或-70℃超低温冰箱内及其他局限性,目前已很少应用。 马立克氏病毒同源自然弱毒菌:这是鸡马立克氏病毒的自然弱毒株制成的。这种苗安全、稳定、效果好。目前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的SB-1和814均属此类,但这种苗在应用过程中有毒力增强和较大传播性的缺点。 火鸡疱疹病毒苗:由火鸡疱疹病毒制成。这种疫苗对鸡和火鸡无致病性,安全,免疫效果也较好。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用。雏鸡接种疫苗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保护期可达一年半。 多价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毒株的疫苗称为多价苗,如814-HB1二价苗,814-SB1-HVT三价苗等。多价苗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单价苗。 (2)免疫方法 目前,对鸡马立克氏病进行免疫的常用方法是对一日龄雏鸡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部位一般在雏鸡颈后的皮下,肌肉注射一般注射于胸肌内。有关采用其他途径,如气雾免疫和胚胎免疫等的试验也有报道,而且效果也不错,这可能是将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饲养密度不能过大;幼鸡对马立克氏病易感,必须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严密隔离;保持通风良好,注意环境卫生,预防雏鸡白痢、球虫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增强雏鸡的抵抗力。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消毒包括种蛋消毒、孵化器消毒、初生雏鸡消毒、接雏用具的消毒、育雏舍的消毒等,这样可防止鸡群的早期感染。种鸡场应严格做好检疫工作,彻底消灭该病的传染来源。 免责声名:本软件(搜牧通)大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分享、摘录,如果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搜牧通客服,我们会时间处理。
为使禽病网鸡蛋报价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严谨,可加禽病网官方微信在线即时交流,您有任何的疑问与顾虑都可扫码加此微信。
今日鸡蛋价格
* 扫描二维码,关注查蛋价 *
为你推荐